討袁護國戰爭期間,護國軍受到當地人民人、財、物的全力支持,一些深明大義的商家富戶捐助尤多。
一天,蔡鍔將軍設宴感謝這些社會名流和民眾代表。酒過三巡,蔡將軍朗聲對眾人說:“兄弟有一個節目助興:兄弟欲擬一副對聯以寄情懷,但搜索枯腸,只得了上聯。瀘州乃人文薈萃之地,各位是飽學儒雅之士,特向諸位征求下聯。兄弟的上聯是:‘或在園中,驅逐老袁還我國’。”蔡將軍的話剛說完,一個叫劉斗山的老先生高聲應對道:“權鄰柱側,取消君主立民權。”
蔡將軍聽了,大喜過望,他滿斟一杯瀘州老窖曲酒,雙手舉到劉斗山先生面前,高聲對全場說:“兄弟剛才名為求對,實為求賢。斗山先生不僅才思敏捷,而且富于革命精神。兄弟敬聘斗山先生為行轅秘書,共襄討袁護國大業。”在全場的熱烈喝采聲中,劉斗山先生雙手接過酒杯,仰飲而盡。
從此,蔡將軍杯酒求賢的佳話就傳開了。如今,你若到護國鎮,很多中老年人都會生動地向你講述這個故事。
原來,蔡鍔將軍和劉斗山先生合作的這一副對聯是運用了對聯技巧中的“拆字法”。上聯中的“國”字和“園”字都是繁體字,把“園”字中的“袁”字馳逐了,放進一個“或”字,就成了繁體字的“國”。所以說:“或在園中,驅逐老袁還我國。”下聯中的繁體“權”字拆開來就是“木”和“權”字,把“柱”字右邊的“主”字取消,換之以“權”字,就成了繁體的“權”字。所以說:“權鄰柱側,取消君主立民權。” |